這位醫師是常在媽媽雜誌中出現的小兒科女醫師,人看起來很nice,還出了一本關於兒童四季疾病的書;我們在等待時,醫院內的助理還端茶來,隨後還有小餅乾籃四處發,哇,私立小醫院果然服務不一樣......咳,當然掛號比在我們自家醫院看要貴,還不能用台北市兒童醫療補助,因為小姐說不是醫學中心大醫院的關係(回家後蟳爸一聽就說她在放屁)。
醫生說,目前只能看出是濕疹,眉毛上的黃痂確定是比較沒有大礙的脂漏性皮膚炎,之後可能會擴散至頭皮,至於讓人擔心的異位性皮膚炎,醫生說無法這麼早斷定,必須持續觀察,因為這和體質有關;媽媽問是否應該避吃什麼食物防止Gima過敏,醫生說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,過敏是和體質有關(mostly 遺傳),食物的影響沒那麼大,也就是說,我們當初孕期的百無禁忌是沒問題的,因為爸爸媽媽本來就是過敏性體質(都有過敏鼻,媽媽還有氣喘),台北市空氣又這麼糟,Gima90%大概會過敏,我們也沒必要擔心這兒不吃那兒的,現在也不用因為怕她過敏避吃什麼蛋奶豆類海鮮(那到底還能吃啥?),嗯,粉好粉好,我們就繼續這樣當大神經的父母(^^;)。
當然為了減輕Gima搔癢的症狀,醫生還是開了一條小兒用的XX親水軟膏(類固醇用藥),並且建議不要用嬰兒油幫她潤膚,改用比較溫和又不油的乳液,一天擦幾次都沒關係;但是類固醇的藥比較重,最好一天一次擦薄薄的一層在患部(雙頰和耳朵)就好。
媽媽回家施行了兩天,每天早上趁Gima起床心情好的時候,幫她用溫水擦臉,然後上一次人家送來的奇哥absorba嬰兒乳液;下午洗澡完,再上薄薄的軟膏。果然,才兩天而已,爸爸昨天回家就說她雙頰的紅腫乾燥明顯的變薄,有些地方也又露出嫩嫩的肌膚,最明顯的是那兩個像小老頭的耳朵,今天看起來已經又像小嬰兒的了,歐耶!
又,另一項媽媽作的改變是,從週一開始就把帶了一個多月的嬰兒手套拔掉了,因為Gima現在很會吃手,帶手套時沾了一手套的口水,然後又往臉上摩擦,懷疑可能因為這樣也造成皮膚濕疹的症狀,這兩天沒了手套的Gima,看起來可愛四五倍,常有好笑的手指動作出現,不過吃起雞腿來卻是更起勁了,常常聽到她吃手吃的嘖嘖作響,換奶嘴也不想要了......(-_-)


註:對照這兩張照片,可以看到皮膚炎改善的情況;左邊像主教的這一張(因為媽媽白痴的買了嬰兒帽,已經帶不下了才想到夏天不用帶帽子,趕快拿出來照一張也好)兩頰還很紅很乾,右邊這一張鬥雞眼的,已經露出了魚家該有的白皮膚囉!